准确把握,在强使命、敢担当中提高站位。新《条例》把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提升到新高度,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果,指明了监督执纪问责新方向。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的政治机关,鄱阳县纪委监委始终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不断提升担当的自觉。以更严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严的作风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条例》,并把此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管党治党的前沿、正风反腐的前线、做人做事的前面,学懂弄通悟透,做新《条例》的坚定执行者和维护者。同时,结合鄱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加强对“一个指导、两个维护、三个重点、四个意识,四种形态”等核心内容进行研讨,力争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变、有所成。持续加大对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力等行为的监督检查,深挖严查“七个有之”、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不如实向组织报告重大事项等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作风建设会议精神,聚焦“怕慢假庸散”作风上的“五毒”,重点整治“四风”新表现新动向,加强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监督检查,以严明的纪律确保中央、省、市、县委政令畅通,努力营造鄱阳风清力气正的政治生态。
认真履职,在抓监督、明要求中找准定位。新《条例》新增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内容,为分类处理各种违纪问题提供了具体抓手和有效方法,也对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鄱阳县纪委监委将聚焦监督第一职责,突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紧盯关键时间节点,下沉工作力量,延伸监督触角,精准靶向监督。积极探索“两巡两带两同两专”政治巡察新模式,着力发现深层次、跨领域问题,确保政治监督落到实处。创新监督载体,通过“媒体问政、纪委问责”联动,达到群众“直面挑刺”,干部“红脸出汗”效果。强化脱贫攻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立行立改,深化帮扶干部作风整治,探索建立帮扶干部吃“廉政灶”制度,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积极探索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向乡镇派出监察办公室,同时向社区、村等基层党组织延伸,完善村级纪检委员、纪律监督员和纪检信息员制度, 实现与“四化一议两评”机制有效互补,着力打通基层权力监督“最后一米”。进一步加强执纪监督、审计监督与巡察监督协作监督机制,充分调动乡镇纪委积极性,由县纪委统筹人员力量组建线索处置协作区集中查办,形成攥指成拳合力,实现了1+1>2的监督效果。
严格执纪,在守纪律、讲规矩中落实到位。新《条例》将7类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行为同《监察法》的规定保持一致,充分体现了纪在法前、纪法衔接,并对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家教建设通了“电”、画了“线”,为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纪律保证。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纪律部队,维护党规法纪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天职。鄱阳县纪委监委积极把推进纪法贯通、促进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起来,作为执纪审查上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既增强纪检监察干部依法履职的“内功”,又要完善与公检法衔接配合的“外功”,进一步强化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能力,用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的两把“尺子”。充分发挥纪委监委合署办公优势,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施监督,同向发力、精准发力,在初核初查过程中,合理运用法定调查措施,深挖细查、统筹协调、灵活运用,提高案件突破成功率。严格落实“先处后移”要求,在审查调查特别是留置案件的调查处置中,注重强化审理与调查工作的协作配合,审理室提前介入做好把关工作。探索监委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案件移送有关衔接制度,明确程序步骤,规范移送等要求,确保职务犯罪移送工作依法依规、顺畅高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强化自我监督,勇于接受外部监督。注重把握“家庭”这个道德源头,建立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家风在干部教育、提拔、公示、述职等环节中的常态化运用机制,通过开展政治家访活动,用家庭约束纪检监察干部“8小时外”的行为,构筑起家庭廉政防护堤坝。在全县纪检监察系统推进“负责任、强执行、抓落实”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坚决整治纪检监察干部中的作风问题,立好标杆、做好表率,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问题,严防“灯下黑”,切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鄱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 王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