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洪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要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包括了从严治标的措施,又涵盖了着力治本的内容,其中,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健,三者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统一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统一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之中。在实践过程中和具体操作上,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在教育中要坚持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教育机制,在教育方式上要做到"四个注重"。即在组织领导上要注重"全方位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廉政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宣传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把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纳入部门整体工作中;在教育途径上要注重利用"多渠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等的作用,充分利用文艺作品宣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宽领域",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和"立党为公、执政民"等主题教育,以及正反典型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注重"多层次性"。首先,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教育重点;其次,将教育向领导干部家属延伸,可组织他(她)们参加读书思廉,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评选"廉内助"等活动,始终做到看好自家门,把好廉政关。
二、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时期,许多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有的方面还存在一些漏洞,这就容易给一些品质不好的人搞腐败以可乘之机。为此,我们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把重点放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资金的监控和干部任用的监督上,针对这些方面可能或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提出防范和治理的对策。一是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为目标,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监控机制。二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财政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不断健全财政管理机制。三是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从而形成有利于用好权、管好钱、选好人的体制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防范和克服腐败现象中的重要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三、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要坚持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监督对象,紧紧抓住易于滋生腐败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健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和完善的发展过程。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系中共万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