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这五年】一位基层纪委书记:从工作角色转换看政治生态变化

来源:江西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发布时间:2017-09-30 16:11:00

  五年时间弹指一挥就过去了,我也由市直机关干部转变成为乡镇纪委书记,战斗在基层正风反腐工作一线。岗位的变化、角色的转换,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五年党风政风民风的转变,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形成。

  乡镇换届前,我在德兴市教体局工作,任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在这期间,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省市县领导层层示范,正风反腐的螺丝扣越拧越紧,党风政风民风为之一新。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切实感受到了机关作风的巨大变化。每逢年节,公款送礼吃请的基本绝迹;每逢开学,各种渠道递条子的大大减少;每逢评比,上窜下跳跑关系的大体消失,大家都规规矩矩地照章办事,认认真真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这些都使得教体局的工作更规范,效率更高,考核更公平。事实证明,党中央强力正风反腐,不仅仅是打“老虎”、拍“苍蝇”,更是捣毁了贪污腐败的温床,清除了“四风”蔓延的病灶,涵养了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2016年7月,我受组织的安排,到德兴市张村乡担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由此,我由一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注者、参与者转变为推动者、操作者,深感责任重大。

  我的乡镇工作的开始,就是从受理信访举报开始。农民举报的对象,都是一些小得不能再小的“苍蝇”“蚊子”,根本没有反腐剧那样跌宕的“剧情”,也吸引不了“吃瓜群众”的眼球。但是,这些“苍蝇”“蚊子”损害的是群众身边的利益,破坏的是一片“森林”和“小气候”,伤害的是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我带领乡纪委干部对收到的信访举报和查获的问题线索积极调查,从严从快处分了好几名违纪党员干部。

  查处群众身边违纪的党员干部,当好基层政治生态的“护林员”,让我既有成就感,又有惋惜感,毕竟党的干部一步步成长起来不容易。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基层干部对正风反腐的心态也在发生积极变化。我在查处一名村支书违规申请危房改建时,村支书从开始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事情可能不止他一个,而且金额又不是很大,认个错写个悔改材料也就过了。后来经过反复批评教育,他意识到,违纪的程度确实有轻重之分,但是违纪的结果都是必须接受党纪的处罚,错了就是错了,没有什么“有点错”“可能错”“大概错”。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从一开始认为,党章党规党纪都是用来约束自己的,不利于自己开展“工作”。直到犯了错误、违了纪、经过我们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们才认识到,党章党规党纪其实是用来保护自己的,严格遵循党章党规党纪,才是党员干部自我保护、开展工作的“生存法则”。

  党风、政风的转变,也带动了民风的好转。以前群众反映问题,往往都是采取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甚至涉嫌违法的行为,比方堵路、非法上访。为此,乡纪委化堵为疏,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组建政风监督骑行队,设立群众监督员、流动监督队等,大大拓宽了群众举报的途径。群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感逐渐增强,愿意将问题解决在乡镇,不像以前总说“中央的政策是好的,都是下面的和尚念歪了经”。

  回望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破立并举、标本兼治,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展望党的十九大之后又一个五年,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继续保持“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坚定执着,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必将加快形成。

  (作者:德兴市张村乡纪委书记 詹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