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中央巡视组对中管国企的巡视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印证了“严管严治国有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央打虎除蝇不断、地方从严治党动作频频,作为一名多年在地方国资委从事纪检工作的干部,能够见证和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体会颇深。五年来,南昌市国资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亮点,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建立了“2+1”模式:强化了纪律审查和宣传教育“两个抓手”,探索创建了国企巡察“自我体检”经验做法,“廉洁国企”建设抓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强化了纪律审查,深耕细作“责任田”。履新南昌市国资委纪委书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穷二白”:监督执纪物资、资金支持不足;队伍建设、纪检工作苍白乏力,机关挂纪检编的专职纪检人员只有3人,而国有企业纪委大多“不务正业”,精力分散在分管下属企业、分管招投标、安全等工作。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各级纪检部门如此工作状态,如何能监管到位,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或者腐败问题,这一直是压在我心头的一块沉重石头。
然而,在党中央和中纪委、省市各级党委、纪委、国资委党委的支持下,改变悄然发生,国有企业纪检干部不想、不会办案的局面已然改变。一是深化三转,回归“责任田”。国资系统纪检部门严格落实党中央“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要求,对不属于纪检范围的工作全部移交,专职“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更专心,部分企业在纪检监察机构改革方面大胆创新。如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纪委探索实行派驻制度,对没有设纪委的板块集团、直属子公司实行综合派驻,对所属企业纪检监察监督机构全覆盖。二是强化集体领导,人多力量大。吸收系统内国企集团纪委书记进入纪委会,凝聚集体智慧,增强全系统反腐倡廉的领导力量,并建立国资国企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联席会议,加强集体领导。三是完善队伍建设,拉起一支队伍。从系统内的企业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年轻高学历的人才进入纪检行列,每年分批进行业务培训,大大充实了纪检工作力量,提高了执纪水平。目前,全系统共有91家单位设立了纪委,其中一级机构设纪委19家,各分级机构设纪委72家,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及工作人员400余人,不但满足了系统纪检工作需求,还建立办案陪护人才库和办案人才库,为省、市纪委和省国资委纪委办案工作提供了强力人才支持。
付出就有成效,变化是喜人的:企业纪检部门想办案、会办案、能办案了,纪律审查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十八大以来,连续五年保持了案件审查工作领先市直单位的记录。2017年1-8月份,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87件,谈话函询30人(次),立案32件,提醒约谈75人,责任追究24人(次),问题通报数16件。
强化了宣传教育,营造“不想腐”浓厚氛围。南昌市国资系统拥有各级各类企业400余户,其中主要有江铃、市政公用、轨道交通、南昌城投、南昌工业控股等集团,职工8万余人,要实现对如此庞大系统的监督,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为此,强化监督执纪工作的同时,我始终强调要做好党员的廉政教育工作,营造廉洁从业良好氛围。一是注重强化企业班子成员的党性教育,要求带头学党章党规党纪,自觉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委纪检组编印2万余册国资系统党员廉洁从业读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向全体党员派发,所属企业纷纷加强了党员领导人员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如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把班子成员领读党规党纪作为经理办公会的固定环节,南昌国资产业集团自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手册》《把纪律挺在前面读本》。二是关注八小时以外,强化廉洁文明家风建设,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开展家访、赠送家规家书、发送廉政短信等等,进一步筑牢了党员领导人员廉政防线。三是开辟宣传阵地,强化舆论引导。在南昌日报开辟“廉洁国企”栏目,集中对上级精神要求、所属企业纪检工作动态进行宣传报道,同时积极向上级纪委报送信息。近年来,在省市纪委网站报送和刊登稿件数量均排在市直单位前列,部分经验做法被中纪委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采纳。
自我把脉问诊,开展企业内部巡察。在中央到地方巡视巡察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局面下,国资委把推动国有企业陆续开展内部党风廉政巡察,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监管”重要讲话精神和举措,全面推动国资系统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党风廉政内部巡查工作,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和专项巡查,形成了为国企全力运行把脉问诊的良好机制。
肩有重任不言累,点滴改变促前行。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标本兼治亦永无止境,我将牢记使命、铭记职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和中纪委、省市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精神,挺纪在前、从严监督,始终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要求,为推动南昌市国资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南昌市纪委驻市国资委纪检组组长 王劲松)